稳定增长——保障酿酒装备发展基础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
高粱原浆再加之国家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等一系列政策的促进,酒类市场的消费需求旺盛,行业发展形势良好。据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统计,2010年1-11月,我国酿酒行业(含饮料酒和发酵酒精)规模以上企业累计产量6038.60万千升、年度产量增产已成定局,完成销售收入4615.18亿元,同比增长23.76%,实现利润485.26亿元,同比增长32.66%,上缴税金503.05亿元,同比增长17.09%。数据表明,历经通胀压力下的酿酒行业依然保持稳定的增长。
随着酿酒行业的快速发展,整合、并购、重组在酿酒行业内迅速波及,产业集中度快速提高。2001年,全国注册的酒厂数量为3.8万家,其中骨干企业5400个,2000年之前没有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0亿元的酿酒企业。2009年,中国规模以上企业2707家,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总计49家,超过50亿元的特大型企业有6家。可见,我国酒企业数量在减少,行业大型企业的发展速度迅猛。
数据真实显示出我国酿酒行业蓬勃的发展势态,这将是酿酒装备及其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的肥沃土壤。
环境变化——造就酿酒装备发展新机遇
然而拨开酒行业市场繁荣发展的面纱,我们仍需清醒的认知并理性面对现状: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的加工业在经济波动过程中最容易受到冲击;数量型人口红利的即将消失在压缩着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利润空间;食品安全要求的不断提升对产品质量及其稳定提出更高要求;行业资本整合力度不断加大、产业重组的深化要求企业需进一步强化综合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而节能环保意识的增强更使得高能耗、高污染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
那么反观我国的酿酒行业,近年来产业格局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啤酒作为行业先锋已率先基本完成产业整合,白酒、黄酒等也正在步其后尘,加快重组并购频率。尤其是四川提出“打造白酒金三角”、苏鲁豫皖提出“共振中原酒业打造白酒新三角”的口号,产业集群化雏形初现。随着资本整合力度不断加大、产业重组不断深化,这势必要求国内酒企业需不断强化综合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已牵头启动的白酒“158计划”,便是本着提升中国酒类生产企业“自动化控制,机械化生产”的整体水平孕育而生的。可以说产业格局的变化正为酿酒装备及其相关配套产业提供了新的契机。
传统的酿酒行业是一个“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随着绿色、低碳、可持续模式渐成大势所趋,我国酿酒行业也亟需探索新型发展模式,将产业升级成更为科学、合理、符合未来发展的新型模式势在必行。未来五年,将会是酿酒行业产业进步及升级的重要阶段。随着未来发展模式的改变,这将会为酿酒装备及其相关配套产业提出新的挑战,新的形势及要求下,谁能率先洞察先机、快速做出反应,谁就能赢得更大市场。
慧眼识珠——寻找酿酒装备发展新突破
有观点指出,已经到来的“十二五”期间,我国酿酒产业总体发展将呈现出迅速蜕变的特征。酿酒与相关产业融合度更高,上下游产业结合更为紧密;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达到一个新的台阶;创新将引领行业发展,创新技术在酿酒领域应用将越来越广泛;产业发展模式将彻底升级,更符合低碳、绿色的发展模式建设初具雏形。以“促进行业科技进步、技术改造,引导行业转变发展方式”为目标的中国酿酒产业“十二五”规划执行,旨在全面提升我国酒类生产企业“自动化控制,机械化生产”的整体水平,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这将会在未来五年为酿酒装备及其相关配套产业带来更多商机和更大市场。
1)酿酒机械前景看好
酒文化是酿酒产业发展中的一个基础条件,深厚的酒文化是诸多强势品牌的重要支撑,很多企业(尤其是在白酒、黄酒等领域)也一直秉承传统的酿造技艺,但这并等于说传统的酿造生产流程就是最优的。随着用工成本的不断提升、对产品质量一致性的追求、以及产业集中度提升后对企业综合竞争力的要求,未来大规模采用自动化、机械化的生产设备将成为酒行业的必由之路。
结合目前酿酒行业现状,除啤酒已基本完成生产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外,白酒、黄酒、葡萄酒与果露酒等酒种都仍急需生产技术装备的升级、完成生产流程的现代化。那么,与发酵、蒸馏、制曲等为代表的酿酒工艺相配套的机械将在未来酿酒机械化发展过程中赢得重要商机。相关企业应及时抓住白酒、黄酒、葡萄酒与果露酒等酒种在产业升级中的机遇,乘势而上、助力企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同时酿酒作为与农业密切关联的产业,在“十二五”规划中特别提及:酿酒葡萄基地、果酒生产基地、大麦原料基地的建设成为未来五年中国酿酒产业的重要任务。那么未来原料种植设备的使用和开发也将会迎来一个高峰期,而我国相关原料种植设备的使用和开发一直以来都是薄弱环节,随着“全产业链”概念的不断深入,以及提升整体生产效率的需求日益高涨,相关设备的投入与使用将是大势所趋,高粱原浆企业在这方面的投入将会越来越大,这将会是一片有待开发的“蓝海”。